在某卫生院2025年某科室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汇报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院党委决定召开这次精神科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汇报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刚才,XX主任通报了上半年不良事件的整体数据,几位XX护士长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复盘和剖析,讲得都很好,很深刻,也很有勇气。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护理团队是一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的队伍。召开这样一次会议,目的不是为了追究责任、批评指责,而是为了从过往的事件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共同构筑一道更为坚固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防线。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所有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精神科这个特殊的战场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每一份护理记录,每一次给药操作,每一次巡视观察,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与康复,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上半年上报的每一例不良事件,无论大小,都不是一串冰冷的数据,其背后都可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对我们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必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来审视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一、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护理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首先,要肯定的是,上半年我院精神科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任务重、风险压力大的情况下,恪尽职守,辛勤付出,为维护科室的稳定和患者的康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和风险。

---此处隐藏3057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推行“全链条”的流程优化再造,堵塞环环相扣的管理漏洞。流程的科学性是安全的基础保障。下半年,护理部要牵头,各科室要全面参与,对现有核心护理流程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再造。重点要聚焦三个“闭环”:一是构建“药品管理闭环”,从医嘱环节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审核与提醒功能,在配药和发药环节探索应用扫码核对等技术手段,确保药品信息流转的准确无误。二是构建“风险评估干预闭环”,要引入更科学、更精细的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的自杀、暴力、跌倒等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评估结果生成标准化的、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清单,确保护理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构建“信息沟通闭环”,要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推广使用SBAR等标准化沟通工具,确保关键信息传递的完整、准确、及时。特别是对于重点患者、特殊病情变化,必须做到口头、书面双重交接,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第三,实施“赋能型”的岗位能力提升计划,夯实持续发展的专业根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核心要素。必须将培训和考核作为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养的根本抓手。这项工作要做到“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培训需求,护理部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访谈、观察、考核等方式,全面掌握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护士的能力短板,制定个性化的年度和季度培训计划。二是精准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能“大水漫灌”,要聚焦精神科护理的核心能力,如精神症状的精准评估、暴力行为的预防与管理、危机干预与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的实施等,多采用案例教学、工作坊、模拟演练等实战化方式。三是精准评估培训效果,培训不能止于“听课”,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培训内容与岗位晋升、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操作、情景考核等多种形式,检验培训成果是否真正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这项工作,由XX主任总负责,各科室护士长具体落实,务必在第三季度末拿出详细方案,并从第四季度开始全面实施。

第四,健全“响应式”的督导问责长效机制,压实层层传递的工作责任。没有监督的执行是无效的执行,没有问责的责任是空洞的责任。要建立一个灵敏、高效的督导体系。护理部要改变以往“定期大检查”的模式,转为“日常巡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病区,深入班次,动态掌握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要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报率、整改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科室和个人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对于整改措施,必须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预期效果,护理部要建立台账,逐项销号,定期通报进展。对于整改不力、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科室和个人,要启动问责程序,严肃处理。同时,也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在探索创新工作中出现的非主观、非原则性失误,要给予宽容和支持,保护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同志们,护理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警示动员会。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迅速传达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要求转化为行动。安全所系,生命相托,这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沉甸甸的誓言。让我们以对患者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守护好这片阵地,为广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温暖的护理服务,为我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护理团队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