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作风建设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中共XX县民政局党组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方案》(X民党发〔2025〕12号)要求,结合近期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民政系统“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以及个人日常履职情况,我紧扣“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主题,通过个人自查、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深入查摆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理论学习“深”度不足,学用结合存在“温差”

作为分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工作的副局长,我始终认为理论学习是筑牢政治根基、指导实践工作的“源头活水”,但对照“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仍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学习系统性欠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满足于“碎片式”学习,缺乏从整体逻辑、实践要求层面的深度研读。今年以来,个人制定的学习计划中,原定的“每月精读2本政策理论书籍”仅完成60%,《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核心法规虽通读了第一遍,但针对“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动态调整”“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补贴跨区域衔接”等难点问题的专题研讨仅开展1次。二是学用转化不够紧密。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倾向,对政策理论的转化运用多停留在“传达部署”层面,缺乏结合县情实际的再创新。例如,在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工作中,虽然学习了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但在制定我县“单人保”“低保渐退”等细化措施时,未能充分结合农村地区“家庭人口分散、隐性收入难核查”的特点,导致部分乡镇对“刚性支出扣减”政策理解偏差,个别困难群众因材料准备不全被“反复退回”。三是政治敏锐性有待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基层调研中听到个别群众议论“低保评定不公平”“养老床位分配不透明”时,虽能及时制止,但未从“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政治高度深入分析背后的作风问题,仅作一般性解释,未能举一反三推动制度完善。

思想根源剖析:本质上是理论学习的“政治属性”树得不牢,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同时,存在“求稳怕乱”心态,担心突破现有政策框架会引发风险,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此处隐藏5544字,下载后查看---

(三)以“抓铁有痕”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

整改措施:一是聚力攻坚重点任务。对“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低保信息系统升级”等重点工作,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每周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通报进度、分析问题;针对日间照料中心“重硬件轻软件”问题,联合人社局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培训”,今年11月底前完成全县200名护理员的轮训,同步建立“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将老年人满意度与机构运营补贴挂钩。二是推动工作创新突破。对标先进地区经验,牵头制定《XX县“慈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探索“社区慈善基金”“困难群众需求—慈善资源对接平台”等模式;今年10月底前,选取3个基础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年底总结经验后在全县推广。三是严管厚爱干部队伍。修订《分管科室作风建设考核办法》,将“群众满意度”“政策执行规范性”纳入考核指标,占比不低于40%;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今年内开展“作风建设专题谈话”不少于2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在重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中优先推荐。完成时限:重点任务调度机制立即启动,护理员培训11月底前完成,慈善融合方案10月底前印发,干部考核办法9月底前修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此次查摆问题,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干部,必须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下一步,我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把问题整改的过程转化为提升能力、改进作风的过程,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指南针”,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同时,我也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带动分管科室和联系单位共同改进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推动全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报告人:XX

2025年8月XX日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