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代表。刚才,*镇、*街道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发展成效,坚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在产业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县各类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15.6万亩,较2020年增长了32%。其中,像*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街道的有机蔬菜种植园等,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以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为例,该基地从2018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苹果扩展到樱桃、葡萄、梨等多个品种,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二)在产业效益方面。2024年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56%,较202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从乡村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8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村的采摘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采摘园占地面积25亩,种植了9亩桃树、9亩苹果树、4亩梨树、3亩杏树,2024年实现产值12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参与经营的村民人均年增收2.5万元。产业融合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积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乡依托当地的特色花卉种植产业,打造了“花海小镇”旅游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培育了“*牌”有机蔬菜、“*乡”特色水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牌”有机蔬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24年,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注册商标达到120个,较2020年增长了50%。
---此处隐藏5693字,下载后查看---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6年底,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率要达到25%以上,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一是要培育和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和农户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2-3家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我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支持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深加工能力。例如,支持水果种植合作社建设水果加工厂,对水果进行保鲜、榨汁、制干等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包装、物流、营销等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到2026年,线上销售占比要达到30%以上。三是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在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镇,打造一批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升我县乡村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和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自主品牌。到2026年,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注册商标要达到200个以上。二是要提高品牌质量,加强对品牌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获得国家、省、市知名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奖励,激励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三是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省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每年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要继续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设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2025—2026年,计划安排财政资金4亿元用于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二是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招商引资、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深加工项目、市场体系建设等。建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三是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活体抵押贷款等业务,解决农民和合作社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建立乡村特色产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五)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村特色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开展技术比武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不少于100期,培训农民群众和产业带头人2万人次以上。二是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研人员、大学生、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到我县从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为他们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三是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要强化责任落实。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通过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农业农村局要牵头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工作;县文旅局要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县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县发改局要做好项目立项和审批工作;县市场监管局要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志们,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美好新*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