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总书记经济文选》,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不仅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真理光芒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详实记录新时代中国经济航船如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实践史诗。书中的每一个论断、每一次决策,都源于对国情的深刻洞察、对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学习的过程,既是理论上的“充电”,更是思想上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做好经济工作,不仅需要埋头拉车的干劲,更需要抬头看路的智慧。特别是本次学习将经济思想与文化思想贯通起来,让我对“发展”这个主题有了更立体的认知。经济是肌体,文化是灵魂,二者相辅相生,不可分割。下面,我从三个维度,分享我的学习感悟。
一、深学细悟,在把握经济规律中提升驾驭能力
过去,在思考经济问题时,有时会习惯于从数据、指标、项目等具体事务入手,容易陷入“就经济论经济”的惯性思维。通过系统学习《总书记经济文选》,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现象背后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深刻的政治逻辑,驾驭经济工作,首要的是提升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
---此处隐藏1861字,下载后查看---
三、统筹兼顾,在文化与安全的双重基石上行稳致远
这次学习将经济与文化、发展与安全联系起来,让我对系统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好比一棵大树,经济是茁壮的主干,文化是深扎的根系,安全则是稳固的土壤。三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以文赋能”的乘数效应。过去,我有时会觉得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见效慢。通过学习,我愈发感到,文化是更高层次、更持久的发展动力。强大的文化自信,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会议强调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振信心决心”,这正是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本身就是最优的营商环境。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当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社会的诚信度和凝聚力就会增强,交易成本会降低,创新活力会迸发。同时,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会议中提到的XX历史文化片区、“XX里有个XX城”等文旅项目,以及“XX有样儿”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正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这启示我,在谋划经济布局时,必须同步植入文化元素,让经济发展有“根”有“魂”。
另一方面,要时刻绷紧“以安护航”的底线思维。文选中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论述,字字千钧,意蕴深远。发展是目的,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失去了意义。回顾近年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无论是安全生产事故,还是社会矛盾纠纷,一旦失控,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甚至使多年积累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必须像会议要求的那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坚持“三管三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倒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守住安全的底线,我们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实、更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专题学习,我不仅重温了总书记经济思想的博大精深,更对如何结合XX区实际贯彻落实,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的认识还很肤浅,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化、不断实践。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办法和推动发展的实效,与同志们一道,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