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安局2025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25〕*号)文件要求,公安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全面梳理2025年以来全局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2025年以来,公安局党委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红”引领“公安蓝”,推动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忠诚警魂。局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5年累计召开党委会25次,专题学习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论述15次,开展“总书记法治思想”专题研讨8场,覆盖民警辅警2000余人次。创新“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依托“学习强国”“*公安网络学院”等平台,建立“每日学习打卡+每周线上交流+每月线下测试”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达13500分,在全市政法单位中排名第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刑警大队老党员李*同志坚持撰写学习心得30余篇,其“从警初心与使命担当”的感悟被《*公安报》刊发,成为全局政治学习的榜样。

  (二)压实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警。局党委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任务35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1800余份。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5次,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15轮,梳理重点岗位风险点28个,制定防控措施32条。创新“嵌入式”监督模式,在执法办案、行政审批、经费使用等关键环节设置“廉政监督员”,2025年以来对20个重点项目、120家相关企业开展“全程式”监督,发现并整改苗头性问题9个。突出“以案促改”,组织观看《警钟长鸣》《公安系统违纪违法警示录》等专题片5场,开展“以案说法”微课堂8次,民警辅警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此处隐藏4768字,下载后查看---

  (五)持续纠治“四风”,树立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建立“问题排查+整改落实+长效机制”的整治机制,坚决杜绝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坚决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强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监督检查,建立“明察暗访+线索核查+严肃查处”的监督机制,对违规接受宴请、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六)深化作风革命和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建立“作风整顿+效能提升+考核评价”的建设机制,坚决整治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现象。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再造+限时办结+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工作任务的统筹协调,建立“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协同推进”的协调机制,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

  (七)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活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拔标准,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确保选拔出优秀的干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奖励表彰+职务晋升”的激励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优秀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和提拔重用。加强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建立“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的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

  (八)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增强人文关怀。打造具有公安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文化创作+文化活动+文化阵地”的建设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展览等,丰富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民警的人文关怀,建立“谈心谈话+困难帮扶+健康关怀”的关怀机制,及时了解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民警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建立“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的疏导机制,缓解民警的工作压力,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政治生态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石。公安局党委将以此次分析研判为新起点,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奋进”的姿态,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工作,以问题整改推动公安工作发展,以优良党风警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铁军,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