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宜川县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共同富裕,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发展以苹果和食用菌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把食用菌打造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和高效循环农业的示范点。通过几年努力,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持续完善,产业效益加快释放,被确定为全省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重点县。为加快推进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系统调研,认真分析了食用菌发展现状,全面查找问题短板,深入研究推进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组建了食用菌工作专班,依托高校帮扶科技优势,建成了集产学研、农科教于一体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被作为市级食用菌产业链主企业培育扶持,与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成菌业研发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引进研发香菇新菌种3种,驯化野生食用菌4个,推广新品种16类24个,获得实用型专利6项。
(二)坚持项目带动、示范引领。整合巩固衔接资金和新吴区、中盐集团、农业农村厅等对口帮扶资金,实施食用菌及其冷藏库等配套设施项目10个,建成食用菌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乡镇区域性食用菌集群生产加工基地8个,辐射带动全县发展食用菌大棚445座,全县菌棒、菌种生产能力分别达标600万棒/年、300万斤/年。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聘请专业技术团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陕北地区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模式,通过技术指导、抓点示范、生产调研、科技培训等措施,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团队从大棚棚温、湿度控制、菌棒转色管理、出菇前准备、夏季出菇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对种植户进行详细辅导,培养了一批香菇生产技术能手。
(四)坚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菌棒加工上,利用果树修剪枝条、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加工菌棒,每年消纳果树木屑8000吨,增加农民收益224万元。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上,将废旧菌袋、菌棒和果枝粉碎后制成生物质颗粒,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以上,收益1200万元。产品深加工上,培育了香菇脆片、香菇酱生产等食用菌加工产业。产品销售上,与上海、西安等多家食用菌销售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培育了山水裕源出口贸易公司,打开了国际市场,实现了延安香菇出口“零突破”。
---此处隐藏3936字,下载后查看---
(三)突出绿色化发展,解决标准低的问题。一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出菇大棚等多项标准,完善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农户分散种植的技术标准,明确食用菌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确保质量安全。二是推动特色品牌打造。推进食用菌“三品一标”认证,支持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申报三品认证、GAP认证和HACCP认证,全力打造地理标识产品,为食用菌打入“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提供品牌支撑。三是推动高效循环发展。坚持果菌融合,抓好“五变”循环(果枝变菌棒、废棒变肥料、废棒变燃料、废渣变饲料、废膜变果筐),促进废弃菌棒及菌袋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保障食用菌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科技化支撑,解决竞争弱的问题。一是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建设食用菌试验示范站,每年选择一些课题进行研究攻关,特别是抓好食用菌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二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建设食用菌专家工作站,依托菌业研发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动融入秦创原总平台,积极对接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发展一批专业人才。利用县职业教育中心全市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加强食用菌专业学科建设,努力打造全省食用菌重点专业,培养一批食用菌专业人才和“土专家”“种菇能人”。强化招才引智,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和领办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体,引进一批高科技实用人才。
(五)突出市场化营销,解决销路窄的问题。一是抓好订单式销售。组建专业食用菌市场营销团队,科学研判食用菌消费市场,认真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开展展销活动,拓展新的消费市场。二是抓好定向式销售。发挥龙头企业、农村经济人、农村电商、领导干部4支销售队伍的作用,利用苏陕协作、央企定点帮扶、消费扶贫等平台,建立稳定的食用菌产品定点采购渠道。三是抓好出口创汇。支持陕西山水裕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壮大,拓展外贸出口业务,增加出口创汇。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食用菌外贸出口企业,借助延安市建设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搭乘“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让宜川食用菌进入更多国际市场。
(六)突出联合化发展,解决增收少的问题。一是主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建好用好食用菌生产基地,引导当地群众通过土地和资产入股、承包经营、就业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让农民变股民、变产业工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完善“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支持村党支部通过自建和“村社共建”等方式,发展一批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鼓励当地群众通过入股、务工形式参与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投资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三是优化“四统一分”的管理模式。按照统一制棒接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采摘销售、废物统一回收利用和分户管理的方式,把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留给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让群众心无旁骛抓生产、抓发展、抓增收。
(七)突出多元化保障,解决推进难的问题。一要强化规划先导作用。编制《宜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对食用菌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土地利用、利益联结、生产销售、市场对接等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引导,明确年度发展任务和项目清单,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作用。成立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乡(镇)、村三级食用菌产业链链长;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及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各乡镇配备专职干部,确保产业发展长期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强化政策引导作用。研究出台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市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各类帮扶资金,倾斜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做大做强产业实体,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快食用菌全产业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