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县域面积2292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近年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以黄帝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以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黄陵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368.3亿元,农业产值达到14.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3.9%,总体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是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缓慢,不适应、不协调比较突出,仍然面临“人口缩减化、城乡割裂化、产业低效化、文化碎片化、配套滞后化、风貌无序化”等“六化”痛点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黄陵立足现阶段县情实际,创新推出了“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以工哺农的现实需要。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人均GDP达到700—1500美元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2022年,黄陵县完成生产总值28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万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488元、16352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14.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8亿元,位列“西部百强县”第63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财政状况使黄陵有基础有能力落实以工哺农战略,近几年在农业方面投入的资金均超过4亿元,投入农村的大量资金更需要构建良好的机制来确保投向更精准、使用更高效。
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伍”的现实需要。目前黄陵全县村干部共有566人,其中50岁以上占比62.9%,60岁以上占比9.9%;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占比50.5%;本科及以上学历仅为1.1%,村级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是普遍现象。脱贫攻坚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两包一联”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巩固和提升这一机制,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就是这一好做法的延伸和深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黄陵县总体已步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对标国家政策,结合县情实际,在制定《黄陵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了“三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在隆坊、阿党、田庄、桥山4个乡镇,建设以果业为主的塬面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在店头、双龙2个乡镇,建设“黄店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绿色循环双碳示范区,通过“两包两带”工作机制,扎实地把规划蓝图描绘在黄陵的山川大地。
---此处隐藏3410字,下载后查看---
黄陵县推行“两包两带”工作机制时间虽短,但谋划周密,部署精准,成效初显。
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基本明确。黄陵县在推行“两包两带”工作机制中,聚焦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2023年至2025年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让各级各部门干有目标、行有方向,从而精准发力,可期可及。如双龙镇政府,紧紧围绕“两包两带”机制,结合镇域发展实际,将辖区7个行政村合作社优化重组为合作联社,由索洛湾村牵头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享共建新格局,让村组发展队伍更强,优势资源更优,服务水平更高。同时,索洛湾村帮助杜洛尾村、石头坡村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并通过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市场营销等方式,发展五新果园60多亩,采取“飞地经济”的模式在韩塬村发展五新果园145亩。
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体系初步建立。黄陵县注重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高度契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研判,科学论证,视刚性执行为制度的生命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黄陵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整套制度体系。以建立包抓责任体系为保障,确立了县委牵头总体抓、专班负责统筹抓、党员县级领导包片抓、乡镇(街道)党委主导抓、特派专员结对抓、支部联建抱团抓、村企联动融合抓、服务团队支撑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支部联建、会议联开、活动联搞、人才联育、资源联享、产业联抓、项目联动、经济联合的工作合力,呈现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执行有力的良好局面。在工作推进中,既有安排部署,又有标准体系,既有督查考核,又有跟踪问效,从而形成了高起点科学谋划、系统化合理设计、全方位强力推动、常态化督查考核的工作体制机制。短短几个月,督查通报4期、督查发现问题200多个,大会点名批评2次,倒逼任务落实。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逐步显现。黄陵县建立的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果业大数据、防灾减灾预警服务、5G数字乡村、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应急信息综合管理7个平台,智慧融入党建视讯系统,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以及23个县直部门单位的会议室终端和5000个移动用户,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城、一体指挥调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同指挥。如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平台,通过分布在全县塬区的47个气象监测站和3个微波辐射器,实现了地面到高空1万米之间的气温监测,在500米精准度的范围下,可预测24小时的气温变化,及时向果农发送气象短信提醒,有效降低灾害损失。去年全县范围内共开展了7次人工防雹作业,2次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
汇聚起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黄陵县积极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包片区的县级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镇村,谋划包联片区协同发展路径,乡村振兴“特派专员”进村入户,问民意、探民情、解难事。镇(街道)、片区、村三级“指挥部(室)”,统一调动资源,协同任务落实,形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基层工作实现了从“点上出彩”到“面上开花”的转变,形成了全县上下共抓乡村振兴,助推农民致富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