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XX县始终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系统性思维、全局性谋划和超常规力度,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本报告旨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十四五”期间XX县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取得的核心成就、实施的关键举措与形成的宝贵经验,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一、系统性综合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与生活品质。“十四五”期间,XX县直面大气污染防治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过去单一、末端的治理模式,转向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管控,构建了多部门协同、多污染源共治的立体化防控新格局,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性、根本性好转。
(一)聚焦移动源与扬尘污染,实施精细化管控
移动源与扬尘污染曾是影响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XX北环路火车站周边区域,因大型货运车辆通行密集,扬尘问题尤为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创新性地建立了由环境、交警、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控车联盟”联合执法机制。该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统一的移动源污染管控战线。在火车站、高速路口等关键节点设立常态化检查点,对过往柴油货车实施严格的路检路查和尾气抽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抽检柴油货车超过20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60余台,并为65套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高排放车辆与机械的精准识别与有效遏制。
---此处隐藏4656字,下载后查看---
我县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VEP)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精心谋划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项目63个,其中18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为破解“绿水青山”的价值度量和市场转化难题,我县成立了县级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搭建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元合作的平台,积极发放绿色贷款,支持生态友好型企业发展。在碳汇交易方面,我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双储林”项目建设,并已与相关开发机构签订了碳汇开发权流转协议,将森林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GEP和VEP核算试点工作中,我县走在了全市前列。以XX公园、XX地等为对象的VEP核算价值高达29.9亿元,占全市同类项目核算总价值的49%,为生态资源的有价化、市场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我县还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成功推动了18家矿产企业完成工艺技术改造,利用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形成了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总结与展望
回顾“十四五”,XX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的绿色蜕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贯彻,得益于科学、系统、精准的治理体系,也得益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XX县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战略导向,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答卷,让“绿色引擎”持续为县域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