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届九次全会刚刚闭幕,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全市干部作风大会,目的就是向全市上下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抓作风建设,市委是动真格、下决心的。就是要动员和激励全市广大干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过硬的作风、昂扬的斗志,心无旁骛干事业,凝心聚力抓落实,为推动*市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回顾这些年,市委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警示教育年年搞,制度笼子年年扎,全市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推动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文旅复苏、生态治理等一系列硬仗中,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实干担当,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市委对此是充分肯定的。
但是,肯定成绩不等于可以忽视问题。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不止一步。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市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相比,我们的干部作风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差距。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和新出现的“隐形变异”问题交织叠加,突出表现为“四不”顽疾:一是能力不足“不会干”。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一些干部知识储备不足、视野格局不宽、专业素养不精,存在明显的“本领恐慌”。有的对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不深、把握不准,推动工作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无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的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赛道、新业态,感到无所适从,成了“门外汉”,在谋划项目、推动创新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比如,全市正在大力推进与*高新区共建的“*科创谷”这是我们融入*区域协同发展、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但如果我们的干部不懂科技、不懂产业、不懂资本运作,这个“谷”就可能变成一个“空壳子”,无法真正实现筑巢引凤。二是担当不足“不敢干”。一些干部精神懈怠,“佛系”心态滋生,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处世哲学。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层层“甩锅”,甘当“二传手”。有的怕担风险、怕得罪人,习惯于当“太平官”,在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上畏首畏尾。当前,*市正处在“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传统产业升级的阵痛,也肩负着新兴产业培育的重任。2024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降幅达到23.23%,而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仍然同比下降1.7%,这背后固然有市场周期性因素,但何尝没有我们一些干部面对困难不敢闯、不敢试的原因?如果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转型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三是作风不实“不愿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在一些领域和单位依然禁而未绝。有的热衷于开会发文“造声势”,工作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抓落实“雷声大、雨点小”。有的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愿深入基层一线,对真实情况一知半解,决策部署“想当然”。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比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签约了总投资额达760亿元的127个项目,但目前开工的仅83个。这些“沉睡”的项目,有多少是因为我们后续服务没跟上、要素保障没到位?又有多少是因为当初洽谈时就存在夸大成分?作风不实,最终损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贻误的是发展的宝贵时机。四是顶风违纪“不收手”。尽管正风肃纪反腐的力度持续加大,但仍有少数干部心存侥幸,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之心,不收敛、不收手。有的在工程项目、资源审批、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以权谋私、搞利益输送。有的违规接受宴请、收送礼品礼金,由明转暗,花样翻新。有的漠视群众利益,在民生领域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这些行为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就像一锅汤里掉进一粒老鼠屎,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同志们,这些问题绝不是小事,而是影响*市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当前,*市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国家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并不靠前,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仅为1.9%,与全年5.5%的增长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展形势逼人,竞争态势逼人。在这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要关头,如果我们的干部作风跟不上,能力素质跟不上,精神状态跟不上,就必然会错失机遇、掉队落伍。因此,彻底整治作风顽疾,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此处隐藏4591字,下载后查看---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构建“责任压实—监督问效—长效巩固”的闭环体系,确保各项要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真正把作风优势转化为推动*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效。
(一)层层压实责任,拧紧“责任链”。将作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市委统筹、县区主抓、部门落实、干部践行”的四级责任体系。制定《作风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把“八个方面”要求细化为42项具体举措,每项举措均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避免“责任悬空”。建立“季度调度、半年督查、全年考核”机制,市委每季度召开作风建设推进会,通报进展、剖析问题;年底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直接挂钩,以“硬考核”倒逼“硬落实”。
(二)强化监督问效,织密“监督网”。整合纪检监察、组织、督查、信访等部门力量,组建专项监督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监督检查。聚焦“四不”顽疾和“十大工程”推进、项目落地等重点领域,开展“点穴式”督查,对发现的“不会干”“不敢干”“不愿干”问题,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顶风违纪“不收手”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典型案例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开通“作风建设举报热线”和线上平台,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24小时内响应、7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让作风问题“无处藏身”。
(三)注重长效巩固,打好“持久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针对作风建设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重点完善干部能力培训、容错纠错、考核评价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警示教育,每季度组织一次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案例警醒身边人,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此外,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下沉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认可,让过硬作风成为*市转型发展的“金字招牌”。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顿干部作风,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也是推动*市浴火重生的关键一招。希望全市广大干部以这次大会为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昂扬的奋斗姿态,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共同谱写*市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