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生态环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成绩稍纵即逝,问题不容忽视,形势依然严峻。对标中央和省里的工作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对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翻身仗,以实干实绩实效回应群众关切、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今天,市委专门召开这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问题症结,压实各方责任,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情况通报得客观、问题点得精准,大家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成绩要看,但问题更要看清、看透。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域、一些指标甚至出现了反弹和下滑的风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一)大气环境质量警钟长鸣,改善成果亟待巩固。蓝天白云是民生之福。曾几何时,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85.5%提升至2024年的89.3%,特别是2024年1-7月,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1.5%。这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空气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善的。然而,进入2025年以来,这一良好势头未能得到有效延续。根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升反降,预计约为88.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也出现了小幅度的不降反升,这在全省是少有的,给我们亮起了红灯。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抓大气污染防治上的韧劲不足、后劲乏力。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三源同治”体系存在明显短板(新闻稿)。部分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治理进度缓慢,移动源污染贡献突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标准不高、措施不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问题依然普遍;烟花爆竹源头减量和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在一些县区、一些时段还存在“一阵风”现象,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让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影响到我们既定的“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
---此处隐藏4573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将政治责任压得更实。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领导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重大环境问题。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即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切实履行好本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生态环境部门。要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
(二)要将统筹协调抓得更紧。生态环境问题,根子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与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环境问题。各部门之间要主动对接、密切配合,打破信息壁脱、消除数据壁垒,在项目审批、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杜绝“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现象。
(三)要将督导问责抓得更严。严管才是厚爱,问责才能警醒。好的决策部署,如果没有严格的督导和问责,就可能落空。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执纪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生态环境局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问责建议。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是否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只有让制度“长出牙齿”,让问责“利剑高悬”,才能真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同志们,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面临的任务艰巨。全市上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决战决胜的姿态、超常有力的举措,坚决遏制生态环境质量下滑的势头,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这场硬仗,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