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改革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当前我市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并对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刚才,*区、*区等六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听后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完整、准确、全面地领会其深刻内涵,清醒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第一,这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环境保护,而是要求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过去那种粗放式、运动式的环保检查方式,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还可能对遵纪守法的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就是要通过科学、精准、高效的监管,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其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环境监管从“对立面”走向“助推器”,让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显著优势。要坚决摒弃“以罚代管”“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做法,真正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以监管效能的提升换取发展质量的跃升。

---此处隐藏3328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在涉企检查规范化上持续用力,打造执法“标准件”。规范是生命线。要将规范意识、精准意识融入执法全流程、贯穿重点任务全过程。一要统一检查标准。市局要牵头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的现场检查标准化指引和操作手册,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程序和处罚裁量基准,确保同一类型违法行为在不同区域得到同等对待,避免“同事不同办、同案不同罚”。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刚才*区和*区在发言中提到的,通过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检查频次、信贷融资、评优评先等挂钩,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失信企业“全程受限、重点监管”,这种做法很好,要加快在全市推广。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环保责任。三要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案卷评查等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执法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和回溯管理,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及时预警、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第二,在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上持续用力,筑牢安全“防火墙”。环境安全防控必须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一要构建风险“一张图”。要对全市范围内的环境风险源进行一次系统性、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动态更新的风险源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实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和可视化管理。二要健全联动“一张网”。要打破部门壁垒,深化与应急、水利、交通、卫健等部门的协作。例如,*区围绕其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与水利、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联合巡查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防范了上游输入性风险。这种跨部门、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要固化下来,并向其他领域延伸。三要织密应急“一张兜底网”。要督促所有涉危涉重企业,特别是位于环境敏感区域的企业,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并定期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第三,在机动车船污染监管上持续用力,牵住治气“牛鼻子”。移动源污染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2024年,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23.03万辆,淘汰治理老旧车辆13.3万辆,为PM2.5浓度同比下降8.4%作出了重要贡献。规范化执法要向这个硬骨头聚焦。一要强化联防联控。移动源监管涉及生态环境、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单打独斗效果有限。*区和*区联合探索的重型柴油货车跨区域联合监管模式,通过共享遥感监测数据和路检路查信息,实现了对高排放车辆的精准锁定和联合惩戒,效果显著。要将这种模式制度化,建立全市统一的移动源监管信息平台。二要突出科技支撑。要加快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的监控体系,即空中遥感监测、地面固定式和移动式遥测、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数据联网、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在线监控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让超标排放车辆无处遁形。三要抓住重点对象。要以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船舶为监管重点,加大对物流园区、施工工地、港口码头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抽测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和尿素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第四,在交办线索高效核查上持续用力,畅通民意“直通车”。来自上级交办和群众信访举报的线索,是发现环境问题的重要来源,也是检验我们执法成效和工作作风的“经验交流”。办理质效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一要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刚才*区、*区介绍的“首接负责、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值得全面学习。对所有交办线索,都要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要提升核查专业水平。对于一些技术性强、隐蔽性高的违法线索,要组建专家团队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深入调查,确保事实查得清、证据拿得准、定性判得对。三要注重结果运用。要定期对交办线索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和管理漏洞,举一反三,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将线索核查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升治理水平的过程。  同志们,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这既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检验。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开创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局面,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