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近期参加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的学习内容,以及个人对《总书记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研读思考,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概念,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同志交流互鉴,共同深化理解、凝聚共识。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与理论价值
通过原原本本研读《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篇章我感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指向十分明确的时代命题。它深刻回答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以什么样的生产力、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其生成的根本动力上。它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改良或量的叠加,而是一种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质变。其本质是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与以往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有着根本区别。这一点对我区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指导意义。过去,我们可能更习惯于在存量上做文章,在规模上求效益。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真正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此处隐藏2099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打好产业升级这场“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落到产业上。区委会议明确要求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这需要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包袱,而是要通过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改造,使其焕发新生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基础,精准选择赛道,前瞻性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比如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哪怕是从一个细分环节做起,也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力争培育出一两个能够叫得响、立得住的“拳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极。
第三,夯实要素保障这个“基础桩”,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我们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在“硬环境”上,要保障好土地、能源等传统要素的供给效率,更要超前布局5G网络、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在“软环境”上,工作重心要从过去的“给优惠”转向“给机会、给服务、给环境”。要拿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要发展科技金融,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微的科技型企业;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探索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区委会议所要求的,要坚持民生导向,将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高质量就业岗位、高品质公共服务、高水平生活环境,最终都要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要让人民群众切实共享发展成果,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尺。
总而言之,学习《总书记经济文选》是一个常学常新、持续深化的过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大考”。我将和大家一道,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并在具体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