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25年4月至9月,在XX街道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践锻炼。这五个月,是我从机关走向基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程。我深入社区网格,直面群众诉求,参与基层治理,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现将期间工作情况、感悟思考与自身不足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在XX街道挂职期间,我担任街道党工委委员助理,主要包联XX社区。我始终牢记县委的嘱托与期望,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淬炼党性、磨练意志、提升能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聚焦党建引领,在夯实基层堡垒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党建。初到街道,我发现部分社区党组织存在架构不完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提升组织力作为首要任务。
---此处隐藏3982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政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有待挖掘。虽然对一些宏观政策有所了解,但在将其精准运用到基层复杂环境中时,有时会感到“本领恐慌”。对于如何将上级政策的“普遍性”与社区情况的“特殊性”更好地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三是运用新型治理手段的能力有待提升。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自己在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治理手段方面还比较欠缺,更多地依赖传统的工作方法。对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智慧社区平台等提升治理效能,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改进: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常学常新。我将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生活方式,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同时,建立个人“政策应用案例库”,定期复盘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深入研究政策在基层的落地路径,努力成为一名政策“活字典”和实践“多面手”。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深耕细作。我将把基层实践的经验带回机关,继续保持与基层的密切联系,定期到社区、企业蹲点调研。在工作中,强化系统思维,对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思考“好不好”、“长不长”的问题,致力于推动建立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机制。
第三,勇于开拓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我将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基层治理经验,特别是加强对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努力克服“本领恐慌”。在工作中,敢于尝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赋能群众工作和社区治理,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五个月的锻炼虽然短暂,但收获丰硕、影响深远。我将把这段宝贵的经历作为新起点,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不负组织培养,不负群众期待,为XX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