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存在“温差”。个别同志在学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时,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学习,但在系统性、深层次的学思践悟上还有欠缺,未能完全将其内化为指导分管领域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偶有发生。
对生态问题的政治性认识不够深刻。部分同志在看待某些环境问题时,习惯于将其作为单纯的业务问题、发展问题,对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政治风险、民生关切认识不足,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未能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和推动生态环保工作。
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定力有所摇摆。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重大项目落地时,有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先发展、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对一些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把关不严、开口子,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思想防线还需进一步筑牢。
思想自觉向行动自觉的转化不够彻底。虽然口头上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但在具体决策和工作部署中,有时未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生态效益的倾向,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链条尚有薄弱环节。
---此处隐藏3079字,下载后查看---
督察整改的资金保障协调力度不足。对一些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的整改项目,在向上争取、市级统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充分,导致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而进展缓慢。
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缺乏深度剖析。对一些反复投诉、反复整改的环境问题,未能组织力量进行深层次的根源剖析,导致整改措施治标不治本,问题陷入“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怪圈。
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在处理涉及跨界河流污染、大气污染传输等问题时,主动与相邻地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协同上存在堵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不够。在处理复杂环境纠纷和执法时,有时更多依赖行政命令和协调,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能力有待提升。
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宣传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未能有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
以上是我提出的批评意见,言语直接,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希望我们能以此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正视问题、剖析根源、立行立改,共同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