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真情于平凡,行真理于微末——某区检察院检察官个人先进事迹

更新时间:2025-10 来源:网友投稿

  初见检察院是2005年的4月,还未至7月的报到日,那时的检察院还在旧址,租的XX工商银行楼上的三层楼作为办公场所,原本只知道XX离XX岛内远,真正走一趟才知道到底有多远,早上搭公交车从胡里山到会展中心,赶上检察院当时还有的通勤车,经XX大桥、同集路到同安,再到位于XX区XX的检察院,每天除了海沧辖区,XX各个区都走了一遍。

  虽然不堵车,从会展到单位路上也要走一个半小时,好在XX的上班时间较其他区晚半个小时,而且下午的上下班时间也都提早了半个小时。上班路上大家大多眯着补眠养精神,下班路上一车人就天南地北侃大山,聊电影聊音乐,聊美食聊生活。渐渐的,XX大桥上的车多了,回程的时间又拉长了,班车上的车载DVD得到重用,每天至少都能看上完整的一部电影,供片的都是当时反贪局的陈黄河,如果能找到早几年的东海岸,就能看到他多篇独树一帜的影评文章。也是那段日子,补上了不少好莱坞大片和小众电影,也没觉得回家路漫长了。当然这也是对乘客而言,司机却是一刻也不得放松,所以有时眼瞅着上不了大桥,一车的人也曾与家住在集美的张裕荣科长共进晚餐,避过下班高峰。作为单身汉的检察新人也常能得到同车大姐们的照应,刚进院那一两年,遇上班车晚点,也受邀蹭了好些家常晚饭。

  进院后,我被分在侦查监督科。那时的检察院,一个科室就是一间办公室,侦查监督科里连我共五人,我的办公桌在靠门一侧最里面,所以除了工作带给我的压力外,科里号称检察院四大烟枪的前辈们也给了我不小的压力。

---此处隐藏662字,下载后查看---

  因为当时每周二院里固定停水停电,所以周二就成了不成文的提审日,我也因此领略到了不同承办人的办案风格。当时的案件数远少于现在,我入职的2005年全年受理公安机关等单位报捕案件168件257人,到2006年增长了一些,件人数为215件309人,所以每当有新案件过来,我这边刚登记完,就有人把案件拿走了,印象最深的是XX,总透着点抢办案件的意思,而且他的信息宣传稿也是始终高产,拿到的稿费应能排到全院前三。记得最深的他办的一个案件就是高三在校生蔡某敲诈勒索案,他坚持以人为本,温情执法,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了蔡某没有错过高考。期间,院分管副检察长陈延安就保留蔡某学籍参加高考与他所在学校和区教育局领导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协调,不捕决定作出后,陈检还亲自带队来到蔡某所在学校开展帮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励蔡某放下包袱,全心备考。于是蔡某成为2006年XX高考队伍中的一名特殊考生,并如愿考上一所大专院校。  当时检察院里的青少年维权岗设在侦查监督科,这些体现人性化办案的案件还有很多。我在写入职后第一份科室年终总结时,了解到的XX办理的一个强制猥亵在校女生的案件,在对嫌疑人快速批捕后,他还专程走访了被害人及其家属,深入交流、沟通子女教育管护问题与重点注意事项,并与被害女生促膝谈心,教导她积极面对困难,走出心理阴霾,提高辨别能力,加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自我防护。之后,我院的青少年维权岗还结合此前办理的相类似案件向区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督促各中小学校将学生自我防护教育纳入日常德教课程中,并统一协调,形成诸如许可受害女生转学等相关保护机制,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得到区教育局的充分重视,很快我院建议意见就列入了各中小学校新学期工作重点要求,本案被害女生也顺利转学就读。这些与我们现在所提的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被害人心理辅导等司法保护举措等等做法都是一致的。而我也自2006年起担任XX中心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到学校开展法治活动两次,这一当就是十年,一直到学校改名为舫山小学。

  除了办案,还需要全科室动起来的工作就是归档任务了。那时还没有现在如此先进的装订设备,装订档案全是手工作业,先由各承办人整理内卷汇总到我这查缺补漏,然后我负责盖页码并夹好档案皮,还是侦监科长的吕跃武负责用电钻钻孔,XX和陈新冬负责绑装订线,XX负责写档案封皮。我在侦监当内勤的三年,归档都是这样流水作业,跃武会因为一直提着钻头手酸而举不稳点着的烟,小强和新冬会为了拉紧装订线拉到手起泡,龙江的字会越来越龙飞凤舞,但哪怕晚上留下来加班加点,也从来没有超过档案室给出的归档期限,没有一本档案会因为装订质量不高而被退回。

  那时在侦查监督科工作过的人都有参加过尸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觉得我胆子不小,基本每回尸检我都没被落下,感觉每次法医们也是不遗余力地指明受伤部位并详细讲解致命原因,虽然不至于害怕,但那时我们没有防护的口罩,还是有那么几次因为气味难忍“落荒而逃”,这一点我至今仍佩服龙江始终能完整记录并如常进食。也许是看得多一点,后来看着伤情鉴定、尸检报告不会觉得那么生涩。

  根据工作需要,我在入职三年后进入公诉科工作,专注于办案而不再做内勤,同时也陆续承担起更多的工作,比如院团支部、公诉科青年文明号创建、巾帼文明岗创建等等。在2015年我又再次回到侦查监督科,而接下来的两三年,每年受理的审查逮捕案件件人数都在400多件600多人,幸好有肖文鲜、洪旖旎的忘我办案,以及蔡珂炯作为B岗人员的鼎力相助,我们才熬过了这艰难的两三年。

  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到如今已是第18个年头。在办案过程中,我经历过许许多多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有时也令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至今,我仍然是一名公诉人,在新时代司法理念和刑事政策下,继续完成我入职以来最初的愿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近18年的从检生涯,于我而言,是寓真情于平凡,行真理于微末的行程。这份职业让我们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恶,却也让我们比一般人更加懂得守护正义和美好,我只希望成为充满善意和正能量的众多检察官中的一员,继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