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依山傍水”优势,聚焦“一主一特”定位,多维发力,在组织提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开拓进取、攻坚突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组织强基:精绘“点线面”立体图谱
一是铸魂砺志,夯实振兴“着力点”。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班子带队伍,做到“三学联动”。班子带头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坚持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提升“政治三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支部集中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稳步提升党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创新方法学。依托党员教育阵地,创新红色、实践、廉洁“三项教育”,大力推行农村党员教育铸魂赋能增效“三大工程”,用活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一线实践课堂,持续加强廉政宣教,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二是育才聚贤,贯通发展“储备线”。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紧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育才+引才”为核心,强化本土外部“双轮驱动”,确保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平稳有序。双向育,大力实施“四培工程”,深化“巾帼”强基行动,双向培养村支书、“两委”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等37人,其中女干部、致富能手等19人。多方引,建立健全X镇人才库,发布村(社区)后备干部招贤令,优化本地营商环境鼓励乡友回乡创业发展,积极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确保“留得下、干得好”。截至目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52名,其中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83名。
---此处隐藏1824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林间掘金,深挖绿色“聚宝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养殖,推行“党员带群众”“大户带散户”等模式,建成标准化规模猪场12个、牛场8个及120亩林下土鸡示范基地,8名党员养殖能手与34个养殖大户结对,通过技术指导、信息共享、销售联动等方式,带动300余散户共同参与,形成年出栏生猪6.7万头、肉牛8000头、土鸡3000只的产业规模,164户农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同时,立足森林覆盖率高达63.9%的生态禀赋,系统推进文旅融合路径,依托“天然氧吧”,打造林场知青站、林下康养站、樱花林、长塘水库等网红打卡矩阵,成功举办“长塘水库音乐节”,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三、治理增效:校准“度量衡”规范标尺
一是三问于民,丈量民生“幸福度”。党政班子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争资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建成了全省乡镇标杆智慧农贸市场,获省商务厅推介。完成X至X三级公路“白改黑”提质,协调推进X至X三级公路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整治3个大型地灾点。15个总投资1012万元民生项目建设完工,农贸市场配套停车场建成落地,解决了历年来困扰镇区停车难和交通瓶颈问题。建成党建文化公园、社区综合文化广场、政务大厅停车场,镇区自来水项目有序铺开,光伏新能源项目在全区首发启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二是多元共治,拓宽治理“新维度”。坚持党建带群建、多元融合治,持续拓宽各类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探索“商会+n”模式,商会党支部引导设立20万元“爱心基金”,商会会员个人捐款20余万元助力11名大学生圆梦学业,对特困学子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困难家庭114户,协助“三长”调处化解大型矛盾纠纷2起,帮助解决本地就业100余人。打造巾帼志愿品牌,党委指导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帮扶53名留守、单亲女童,助力实现“两个零发生”,最大限度为孩子等茁壮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开展“青年兴镇”活动,选派30余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助理、兼职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社情民意,蹲点调查研究,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个、意见建议32条,形成调研报告10篇,推动解决实际问题41个。
三是群英断事,校准和谐“精准度”。坚持“法、理、情”一体推进,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由“三长”牵头,联动政法“五老”、乡友能人、周边邻居等组成“群英调解团”,打造群众身边的“和事佬”队伍。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聚焦邻里纠纷、土地权属、家庭矛盾等调解难点,通过“板凳议事会”“田间调解会”等形式,以“群众事、群众议、群众断”为原则,把“讲道理”与“讲法律”相结合,让“大道理”对接“小日子”,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7件,调解率达96%,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