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经费效能,服务新业态劳动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现状

从业人员总体情况。目前,全市共有新业态新就业企业约*家,主要集中在网约送餐、网约车、货运物流、快递、网络直播等行业,含平台注册人员在内的从业人员约*人。全市现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个,党员*人;现有新业态新就业工会组织*家,含平台注册人员在内的工会会员*人,其中,货车司机*人、网约车司机*人、快递员*人、外卖送餐员*人、网络主播*人。

(一)货车司机经营方式。货车司机的经营方式包括自有车辆经营和受雇于企业两种。约*%的货车车辆为司机自有,其中近*%的货车司机选择“挂靠经营”,*%的货车司机是自主经营;*%的货车司机受雇于企业。受雇于企业的货车司机通常有较为稳定的单边或双边货源,但“挂靠经营”的货车司机货源不稳定,主要依赖网络货运平台和交易撮合平台等获取订单。此外,约*%的货车司机通过配货站、货运中介或AAA圈介绍方式揽货。近年来,随着燃油、过路费和车辆维护成本的上升,部分网络货运平台订单价格低于运输成本,货车司机的收入空间受到挤压。

(二)网约车司机带车运营。网约车司机主要通过自带车辆加入平台公司,并缴纳管理费获得运营资格。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主要来源于平台发布的订单及司机完成订单后的抽成。然而,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未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或第三方劳务合同,缺乏“五险”等基本劳动保障,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此外,平台抽成比例相对较高,通常为*%—*%,进一步压缩了司机的实际收入空间。

(三)快递员以派单计酬。末端快递员分布在仓储、分拣、包装、运输、投递等岗位,其工作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入库,将快件放入小区驿站,不直接送达客户;二是送达,直接将快递送至客户手中。平台通常将入库率上限设置为*%,并以此作为KPI考核指标,低于该比例的快递员每单可获得更高抽成,以此激励快递员直接将快件送达客户手中。然而,随着快递行业竞争的加剧,快递员的收入空间也受到一定影响。

---此处隐藏3052字,下载后查看---

四、推动新业态新就业工会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新业态群体工会组建,夯实组织基础。一是深入推进党建带工建工作。各级工会要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业态劳动者为重点,把工会组织建设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建立数据共享、联合发文等工作制度,推动实现服务阵地共建共享、关联业务融合通办、评优评先综合考量,力争实现工会组织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全覆盖。二是加大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力度。各级工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配送等新业态重点平台企业及其分支、加盟机构全面建立工会组织。在新业态劳动者数量较少、行业区分度不明显的地区,普遍建立新业态领域综合性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切实发挥“小三级”工会的兜底作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支持工会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楼宇商圈等建立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打通工作末梢,确保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工作全覆盖。

(二)加大新业态工会经费支持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各级工会、各新业态领域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帮助协调解决新业态劳动者面临的技能提升、就业服务、薪酬待遇、休息休假、医疗救助、心理关爱等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联合开展“共享职工之家”“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建设,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建立健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专项经费向基层的倾斜力度,多渠道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经费保障不足问题,确保服务工作高效开展。

(三)发挥工会组织阵地作用,提升服务效能。工会充分发挥户外劳动者驿站作用,持续规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作。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工作特点,进一步提升户外劳动者驿站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健全配套措施,让驿站真正成为新业态劳动者的“温馨港湾”。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运动中心、“职工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免费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放,为他们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四)强化工会组织的帮扶救助,精准解决困难。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带头,工会干部全员参与,深入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群体,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新业态劳动者的数量、分布情况,深入了解其主要诉求、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并将问题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后续开展建会入会、维权服务等工作奠定基础。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梳理问题清单和意见清单,分类施策,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当下能够解决的;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多方资源推动解决需多部门协调配合解决的;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建言献策,逐步推动解决由于政策制度不健全导致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困难职工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凡是符合工会帮扶条件的,全部纳入困难职工档案,通过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意外致困职工家庭生活救助等进行重点帮扶救助,特别困难的“特事特办”,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帮助其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