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视频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情况作一汇报。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紧扣市委政法委“强基、提质、增效”工作主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棋”,聚焦“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用”三大核心问题,探索出一条“硬件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精准化”的实践路径。目前,全县12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217个村(社区)综治站点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8.7%,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6.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达98.92%,创历史新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具体汇报。

一、坚持问题导向“破题”,在机制重构中激活治理动能。

过去,基层治理面临“九龙治水”的困境: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分散办公,信息不通、力量不聚;群众办事“多头跑”,矛盾调解“踢皮球”;数据壁垒导致风险预判滞后,小事易拖大、大事易拖炸。这些问题倒逼我们必须打破体制壁垒、重构治理体系。

2023年3月,我县以省委政法委“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县”为契机,率先启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1+4+N”建设框架(1个县级中枢、4个镇街主阵地、N个村社微单元),将原分散在政法、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12个部门的37项职能整合至综治中心,设立“一厅五室”(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心理服务室、应急指挥室、网格管理室),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分类处置、跟踪督办”运行机制。为避免“物理整合”变成“形式整合”,我们重点抓了三项机制创新。

---此处隐藏3764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构建“全量数据池”。整合公安“天网”、交通“卡口”、市场监管“明厨亮灶”等12类监控资源3200余路,接入网格员“随手拍”、群众“上报通”等终端,建立涵盖人口、房屋、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12大类基础数据库,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今年6月,县综治中心通过监控发现某路段发生货车侧翻事故,立即调度交警、消防、医疗部门联动处置,15分钟内完成救援,避免了二次事故。

二是开发“智能应用模块”。针对基层治理痛点,研发“矛盾纠纷预警模型”,通过分析近三年矛盾纠纷数据,识别出婚姻家庭、邻里地界、劳务报酬3类高发纠纷,提前向相关镇街推送预警提示;上线“网格事件流转系统”,实现“上报—派单—处置—反馈—评价”全流程线上闭环,处置效率提升60%。今年7月,一名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某小区电梯故障,系统自动派单至住建部门,2小时内维修人员到场修复,群众通过“评价”功能打了“五星好评”。

三是推行“数字赋能+网格服务”。为全县1800名网格员配备“综治通”手持终端,集成信息采集、事件上报、政策宣传等功能;在村(社区)推广“智慧喇叭”,实时播放防诈骗、防火防盗等提示;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设备,与综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今年已成功挽救3名突发疾病老人的生命。科技赋能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群众需求,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更有温度。同志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系统工程。我县的做法还只是初步探索,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重点在“三个深化”上下功夫: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综治中心与“一站式”矛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深度融合;深化科技应用,打造“城市大脑·社会治理”升级版;深化队伍建设,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调解能手”“数字先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综治中心是基石上的“主阵地”。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工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推进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XX力量!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