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要深化认识,力戒形式主义,是淬炼D性的“必修课”

通过反复研读《选编》中的重要论述,我感到最深刻的一点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D性问题。的论述振聋发聩,字字千钧,深刻揭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它们是“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是横亘在D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堵墙”,侵蚀的是D的执政根基,消耗的是宝贵的发展机遇,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一)从思想根源剖析形式主义的危害。形式主义的滋生,源于D性修养的弱化和宗旨意识的淡薄。一些干部把“显绩”当追求,将“痕迹”当政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脱离实际。比如,有的为应付检查过度留痕,一份报表反复填报,一场活动全程录像,把“做了”等同于“做好了”;有的对群众诉求“推绕拖”,用“研究研究”“正在办理”等话术敷衍,让政策红利卡在“最后一公里”。这些行为表面是工作作风问题,实质是对D的事业不负责、对群众利益不担当,长此以往会动摇D的群众基础。

(二)结合基层实际反思形式主义表现。在乡镇工作中,形式主义的影子时有显现。有的干部下村调研“走马观花”,坐在车里看、隔着窗户望,听不到真话、察不到实情;有的落实政策“上下一般粗”,不管乡村实际情况,照搬上级文件“一刀切”;有的开展活动“重场面轻实效”,办晚会、搞展览追求轰动效应,却解决不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这些现象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更让干部疲于应付,无暇顾及真正该抓的实事,必须从思想深处彻底破除。

---此处隐藏1774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优化督查考核的“指挥棒”。督查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必须破除“唯材料论”的惯性思维。今后,要建立“一线考核”机制,督查组要多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实地察看。考核指标设置上,减少“纸质台账”“会议记录”等痕迹化指标权重,增加“群众满意度”“项目完工率”“矛盾化解率”等实绩指标,其中群众评价权重不低于40%。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指尖负担”,全面清理功能重复的政务APP,保留必要工作群并实行“进群审批制”,建立“乡级数据中台”实现报表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共享,让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

(二)要把减负腾出的精力聚焦到中心工作上。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为了让干部轻装上阵干实事。要以浙江“千万工程”为标杆,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建立“民生实事清单”制度,每年从群众诉求中筛选10件关键事,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在产业发展上,组织干部结对帮扶合作社,帮助解决销路拓展、技术引进等实际问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推行“D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积分制,通过“门前三包”评比激发村民主动性;在矛盾化解方面,借鉴“枫桥经验”设立“乡贤调解室”,每月组织干部下沉排查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用实实在在的项目进度和民生改善,检验减负成效。

(三)要健全实绩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要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成为鲜明导向。建立“实绩档案”,记录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具体贡献,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优先推荐参加上级表彰;对存在“躺平”思想、工作敷衍应付的,及时约谈提醒,必要时调整岗位。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村务公开栏、AAA公众号等公示工作进展,设立“作风监督热线”受理形式主义问题举报,对查证属实的严肃问责。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谋发展、惠民生上。

同志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我将与班子成员一道,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全乡D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只争朝夕的干劲,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建功立业,以实干诠释忠诚,以实绩回应人民的期待。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