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助残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助残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全市助残服务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推广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助残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市残联、民政局、卫健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残联工作代表。刚才,县镇、区街道就本地助残服务工作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有具体做法,又有成效数据,更有深刻思考,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助残服务提质增效的重大意义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助残服务工作不仅关系到千万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助残服务工作纳入民生工程重点推进,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残疾人约15.6万人,已纳入各类帮扶服务范围的达14.8万人,覆盖率达到94.9%;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12个,乡镇(街道)残疾人服务站136个,村(社区)残协实现全覆盖;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2.3万人次,帮助89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共计3.2亿元,惠及11.5万名残疾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助残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先进地区的工作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部分地区服务流程不够优化,存在办事环节多、时限长的问题;一些基层服务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服务精准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数据共享不充分,“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助残服务提质增效工作的重大意义。这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弱有所扶”,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助残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残疾人在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文明城市的内在需要。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爱程度上。做好助残服务工作,能够彰显城市的温度和底蕴,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学习先进经验,找准助残服务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此处隐藏4513字,下载后查看---

要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助残服务提质增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要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督促整改。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要畅通监督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定期开展残疾人满意度调查,把残疾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五)营造浓厚氛围,凝聚社会合力

做好助残服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助残服务的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提高全社会对助残服务工作的认识,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参与助残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如“助残日”“爱心捐赠”等,激发全社会的助残热情,让助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同志们,做好助残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为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