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调研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2020年4月,总书记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开放不足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强调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2023年5月17日,总书记总书记来陕参加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延安地处内陆地区,不沿边、不沿疆、不沿海,开放基础差,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低。新时代、新形势、新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刻不容缓。2023年5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蒿慧杰同志专题调研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强调指出,要以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策部署和市委蒿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吃清家底、理清思路,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省有关决策部署精神,深入县区、园区、外贸企业进行调研走访,结合延安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中省对开放型经济的要求与部署

(一)开放型经济的概念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

开放既有对外开放,也有对内开放。既包括对国外开放,也包括对外地的开放(市外即外),也有对公有经济以外的非公经济就某一市场或经济领域的开放。开放的目的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内对外开放从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入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布局好对外开放的层次与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区际开放。

---此处隐藏10363字,下载后查看---

6.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和区域合作。坚持“市外即外”,支持延安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大西安和“一带一路”,加强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长安号”中欧班列等合作。选择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外贸业务重点国家,设立延安市驻外商务代表处。发挥行业协会定向招商服务功能,主动对接国内外各种行业投资协会、商会、华侨组织等,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世界500强驻华机构、外资企业在华商会、外国驻华商务常态化联系。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省份等合作,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示范园区,积极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落实《延安无锡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五年方案》,持续提升产业转移、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合作成效,每年重点落实2-3个合作事项,着力打造东西部合作“延锡样板”。抓住延安榆林协同推进陕北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安靖飞地园区”建设。深入研究延安与友好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差异,谋划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事项,推进延安与友好城市框架协议落地落实。

7.坚持招引并举。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办好“央企、省企、知名企业进延安”和“再回延安投资创业大会”活动;用好丝博会、进博会、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等会展平台;深化与广州、无锡等地交流合作,做好与上海化工区就工业园区建设的战略合作;积极对接关中地区因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而必须转移的能源化工企业,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

8.建立健全机制。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市级各相关部门思想高度重视,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工作合力。建议市政府成立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相关县(市、区)、开发区负责同志为成员,对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9.加强外贸产业扶持。可以参考安康市,安康市2019年GDP为1182亿元,比我市少近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27.67亿元,不到我市的五分之一。但安康市出台政策,对出口创汇企业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奖励(出口额的)0.5%,500万元以上的,是给予当年出口额1%的奖励。按照他们的出口额,一年就是1000万元左右的补贴。因此,我们需要在严格落实中、省外贸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市本级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基金,制订保税物流园区、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吸引市内外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来延安集聚发展,实现我市由外贸小市向外贸大市、进而向外贸强市转变。

10.强化服务支撑。一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我市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拓宽与企业的沟通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外贸专业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和知名外贸企业专业人士,加强全市外贸工作人员和企业业务素质培训。三是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国家最新外贸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报批、建设及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