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指出“D的作风就是D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D的生死存亡”。D的十八大以来,D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D风政风焕然一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作为身处“人间天堂”、服务“重要窗口”建设的民政D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D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筑牢为民初心、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善城”幸福共同体标杆区,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永葆为民本色
作风问题本质是D性问题,民政工作直接面对最需要关怀的困难群众、最基层的社区组织和最广泛的民生诉求,是D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从锤炼坚强D性、坚定理想信念抓起,补足精神之“钙”,深刻认识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
(一)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民政工作点多面广,从“一老一小”的照护到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从社区治理的精细服务到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每一项工作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有坚守D性原则,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民生诉求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定力,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践行“为民爱民”的根本宗旨。每一笔救助资金的精准发放、每一个养老床位的合理配置、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地见效、每一次矛盾调解的公正处理,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到“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色。我们要时刻以坚强的D性为指引,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和人情干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做深做实每一项民政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民政政策的阳光普照下感受到D和政府的温暖。
(三)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红线。必须深入学习领悟关于加强D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这片民营经济发达、社会资本活跃的热土上,更要特别警惕“人情保”“关系保”等风险,切实改进调查研究、文风会风、服务行为纪律,提升民政服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确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捐赠等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地惠及真正需要的群体。
---此处隐藏1972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D的作风建设,最终要落脚到提升民政服务效能和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能力上。民政D员干部必须以优良作风为保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一)全力提升民政服务规范化水平。健全完善民政服务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殡葬服务等领域,严格落实政策执行全流程规范。强化内部审计、项目评估、信息公开等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公平公正、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持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赋能民政工作,深化民政服务场景应用,提高服务精准度和效率。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依托“民政学堂”、业务练兵等方式,加大民政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善作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铁军。
(三)全力提升民政服务精准化水平。聚焦民政主责主业,精准高效履行服务保障职责。一是聚焦基本民生保障精准化。运用大数据等手段,精准识别困难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优化救助流程,推广“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二是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优质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品质感。三是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四是聚焦专项社会服务规范化。提升婚姻登记、殡葬服务、残疾人福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服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水平。
(三)全力服务中心大局。将民政工作深度融入发展全局。要服务亚运成果转化。将亚运期间形成的志愿服务、社区动员、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经验,转化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长效机制。要服务“善城”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发展互联网慈善,擦亮“最美”品牌,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要服务文化传承保护。在行政区划调整、地名管理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传承地名文化。
关于加强D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民政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身处这片创新热土、幸福之城,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只要我们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自觉锤炼D性、砥砺作风、提升能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就一定能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宏伟征程中,展现民政担当,贡献民政智慧,用优良作风和扎实业绩托举起杭城百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