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乡镇(街道)作为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线指挥部”。在2025年这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这一“红色引擎”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乡镇工作和思想实际,通过对XX村等基层单位的实践剖析,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是必然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5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从实践层面看,党建引领是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心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国家层面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保持战斗姿态,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带领群众接续奋斗,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优化治理,从根本上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同时,党建引领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总开关”。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包括治理有效在内的全面振兴。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使其成为领导乡村治理的坚强核心,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发展共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以XX村为例: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此处隐藏3055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持产业核心,构建长效稳定的农民增收机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乡镇层面应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从“一产”向“三产”融合升级。不能满足于初级农产品的种养,要引导各村依托本地特色,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二是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接市场、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打造品牌,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从“输血”向“活血”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山林等资源。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经营权、设施设备等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持续稳定地获得财产性收入。
(四)坚持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治理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乡镇党委应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一是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在线学习、活动开展和监督考核,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构建“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整合综治、城管、应急、民生服务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系统,打造一体化的乡村治理智慧平台。通过遍布村组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对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森林防火等的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三是优化“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依托政务APP、AAA公众号等载体,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政策咨询、费用缴纳等事项“搬”到线上,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而言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XX村等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创新举措,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奋力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优化、乡村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