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以小切口深化作风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以“思想铸魂”为切口,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

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我院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从源头上拧紧纪律规矩的“总开关”。我们摒弃了以往“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化倾向,转而建立起一套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的理论武装体系。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实现从“关键少数”到“全员覆盖”的延伸。我们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2025年上半年,共组织召开党委会议14次,中心组专题学习4次,集中研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同时,我们创新学习形式,面向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骨干,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6次、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学习7次,确保学习教育不留死角、不漏一人。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

二是坚持刀刃向内,推动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查摆”的转变。在学习教育中,我们引导干部职工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深入开展自我剖析。院党委带头,聚焦“文山会海”、服务基层、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8个方面,系统梳理并查摆出14个突出问题,制定了详尽的整改清单和责任台账,明确了整改时限。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全院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各部门、各教研室均主动查摆问题,形成了以查促学、以改促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首批查摆的1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相关的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全院干事创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以“精文减会”为切口,释放基层教研“新活力”

---此处隐藏1773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将服务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在XX中学、XX小学等实验示范校,我院教研员团队上半年已开展深度服务6次,组织跨区域“同课异构”示范课100余节,举办各类专题讲座50余场,内容涵盖新课程标准解读、高效课堂构建、学生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沉浸式、陪伴式的服务,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使我院教研员对一线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得益于该机制的有效运行,我院“教研员联系校”工作的考核优秀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65%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2%,真正实现了精准帮扶与自我提升的“双赢”。

四、以“五育融合”为切口,开拓立德树人“新路径”为基层减负、转变作风,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实效,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院主动作为,聚焦教育改革的前沿与热点,以“五育融合”为抓手,创新工作模式,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教研成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引领。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体美劳的现象,我院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论证,牵头制定了《省XX科学院“五育融合·XX同行”实施方案》和《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实施基本要求(试行)》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文件。这些文件为全省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操作指南。特别是在2025年的全省优质课评选中,我院首次将德育、劳动教育两个专项独立纳入评选范畴,极大提升了基层学校对这两个领域的重视程度,发挥了评价“指挥棒”的关键作用。

二是推动创新实践与成果落地。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戏曲进校园”等专题活动6次,让高雅艺术走进乡村校园。同时,组织专家开发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巡回宣讲课程资源包32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我院指导下,XX市第X小学打造的“小农夫”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耕种中体验劳动价值,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在对50所“五育融合”试点学校的追踪调研中,师生满意度高达96%以上,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数据显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平均提升了近20%。这些鲜活的案例,充分证明了作风转变带来的工作实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院党委将继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根本遵循,持续深化“小切口”改革,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聚焦师生关切,在转作风、强纪律、提质量上久久为功,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奋力谱写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