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专题学习会,不是为了重复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而是要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同频共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强身”。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这“三个意识”。这六个字,听起来似乎有些宏大,但实际上,它们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与我们人大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紧密相连,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根”与“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结构、利益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观念也容易滋生。比如,有的同志在工作中,考虑局部利益多,思考国家大局少;有的群众对自己的权利津津乐道,却对公民义务知之甚少;还有的人遇到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找人”“闹访”。正如XX书记所言,当前部分基层区域确实存在国家认同感表层化、公民主人翁意识缺失、法治意识淡薄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情理大于法理”“法不责众”“信访不信法”等乱象。这些问题,看似是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实则对我们每一位从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作为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我们是宪法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的实践成效。因此,带头强化“三个意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政治责任和履职要求。下面,我将结合我们县级人大的职能职责,就如何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意识”,谈几点我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固本培元,铸牢国家意识的“定盘星”
---此处隐藏4254字,下载后查看---
同志们,国家意识是“根”,决定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公民意识是“本”,决定了我们为了谁、依靠谁;法治意识是“脉”,决定了我们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三个意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们人大工作者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
“群众看干部,干部带群众”。作为人大机关的干部职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效应。强化“三个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必须落实到我们服务代表、组织会议、开展调研、起草君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我们要用“一碗水端平”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相信“政策是公平的,干部是可信的”。
当我们在审议一份关乎全县发展的规划时,心中装着的是国家的大局,这就是国家意识;当我们在接待一位来访群众,耐心倾听他的诉求时,心中装着的是人民的主体地位,这就是公民意识;当我们在审查一份政府文件,逐条核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时,心中装着的是法治的准绳,这就是法治意识。
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新的使命,新征程呼唤人大干部新的作为。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能以此次党课为新的起点,自觉做国家意识的坚定维护者、公民意识的积极培育者、法治意识的忠实崇尚者。让我们将这“三个意识”深度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出色的履职成效,在服务XX县高质量发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人大新篇章!
我的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