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次社区工作研讨会的安排,我们围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精神的成效和经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主题,共同学习、交流和探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已实施超过十二年,它不仅深刻改变了党风政风,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成为新时代我们党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今天,我们重温其精神实质,总结实践经验,直面存在问题,目的就是在新的起点上,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确保其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常态长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作风建设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毅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的成就。
首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赖。作风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标杆。十多年来,曾经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等问题得到有力遏制;奢华的楼堂馆所停止新建,铺张浪费的庆典论坛大幅减少。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开展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高达94.9%的受访群众对作风建设精神的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一数据雄辩地证明,优良的党风政风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其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建设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力整治了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常态,调查研究更加务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社区层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干部沉下身子,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将办公桌搬到居民家门口,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这种作风的转变,让党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关系也更加融洽。
---此处隐藏2286字,下载后查看---
第二,坚持思想筑基,涵养清风正气。作风问题,根源是思想问题。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例,让大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要积极挖掘和宣传社区内的廉洁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区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
第三,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为民宗旨。作风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居民议事会”“社区听证会”等民主协商机制,确保社区各项决策和工作都能充分体现民意、汇集民智。要聚焦群众关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实B事,在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赢得民心。
第四,坚持制度建设,织密监督网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根本靠制度。要针对社区工作中容易出现作风问题的风险点,不断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建立健全社区财务公开制度,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规范社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防止暗箱操作;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要构建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可以探索设立社区“廉情监督员”,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监督中来,形成监督合力,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
第五,坚持严字当头,保持高压态势。纪律不严,作风必散。对于任何违反作风建设精神的行为,都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紧盯“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特别是对隐形变异问题要深挖细查,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通过动真碰硬的执纪问责,让铁规矩、硬杠杠真正长出“牙齿”,发挥震慑作用。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认真查摆问题,积极整改落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我们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