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县级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不仅是党建任务,更是政治责任;不仅关乎基层组织的建设,更直接影响我县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特别是针对*区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要求,我们必须以结对共建为有力抓手,以扎实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全力建设平安*、便民*、幸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县级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对下一步的结对共建工作,特别是如何有效融入*区域社会治理集中整治这场硬仗,进行思想上的再统一、任务上的再明确、责任上的再压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结对共建的战略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站位高远、认识深刻,才能行动自觉、落实有力。我们必须从三个维度深刻把握结对共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厚植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大厦,根基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特别是像*区域这样,人口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社会结构复杂,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对我们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来自多个渠道的资料显示,*区域常住与流动人口总数庞大,高峰期曾接近50万人,这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矛盾纠纷的集中地。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县级单位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下沉,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为基层党组织赋能,帮助它们建强战斗堡垒,织密组织体系,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从而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第二,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破解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面对*区域存在的群租房乱象、治安消防隐患、公共服务短板等一系列治理顽疾,仅靠街道社区的单一力量,往往力不从心。相关调研指出,*区域的治理需要党建引领,需要破解人员密集、情况复杂、管控难度大的系统性问题。结对共建,本质上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它打破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联动、共建共治”的新机制。县级单位党组织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深入一线,与社区党组织共同研判问题、共同制定对策、共同组织行动,能够有效整合执法、管理、服务等各方力量,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这对于我们啃下*区域社会治理这块“硬骨头”,探索超大体量社区的治理新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处隐藏4983字,下载后查看---
三、准确把握“四个关系”,推动结对共建走深走实
结对共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工作才能顺畅高效,达到预期目的。这里,我重点强调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帮”与“学”的关系,实现互促共进。结对共建绝不是县级单位对基层的单向“恩赐”或“输血”。“帮”是责任,“学”是智慧。县级单位党组织有政策理论、宏观视野、专业人才等优势,要毫无保留地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水平。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村(社区)干部长期扎根一线,他们处理复杂矛盾的实践经验、与群众打交道的土办法、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都是我们机关干部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我们下沉的同志,一定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在实践的大熔炉中淬炼党性、增长才干,实现能力和作风的双提升。第二,要处理好“帮”与“扰”的关系,力戒官僚主义。我们是去帮忙的,不是去添乱的;是去解忧的,不是去增负的。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帮”是不是基层真正需要的?会不会增加了基层的迎检负担、文会压力?会不会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秩序?在工作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多一些“服务意识”,少一些“官僚习气”;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想当然”。要严格遵守基层的工作纪律,有事多商量、有难题共研究。我们下沉干部要主动向居民群众讲清楚此次集中整治行动的目的和意义,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坚决杜绝“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衙门作风,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
第三,要处理好“帮”与“研”的关系,共解深层难题。“帮”不能停留在送钱送物、慰问探望的浅层次,必须向“研”的深度拓展。许多基层难题,病根在深处,仅靠简单的“输血”无法根治。这就要求我们的共建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着课题下去,与社区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群租房的形成原因、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解剖麻雀式的研究。要把问题背后的经济账、社会账、心理账都算清楚,把利益链条、症结所在都分析透彻,共同研究出既治标又治本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县委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社区留下一个能长久运行的“制度药方”。第四,要处理好“帮”与“效”的关系,务求真抓实干。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帮扶”,都是形式主义。结对共建的成效,最终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印证,用群众的感受来衡量。我们要建立起效果导向的工作机制,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集中整治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共建协议书上承诺的事项,要不折不扣地兑现;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真正把共建的蓝图变为社区的实景,把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同志们,结对共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区域社会治理集中整治的战鼓已经擂响,这是对我们党性、能力和作风的全面检验。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结对共建工作中去,为把我县建设得更加平安、和谐、美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