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围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身、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政协工作者,结合近期参与的基层调研、委员联络和对作风建设的持续观察,我深切体会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非“小事”,而是关乎民心向背、影响发展大局的“大患”;力戒“两风”也绝非“一阵风”,而是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持久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为何必须戒”“问题在哪改”“怎么长效治”三个层面,谈三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挖思想根源,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堵是党和人民的“隔心墙”
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这一论断直指要害。从基层实践看,“两风”问题之所以屡禁不绝、反复反弹,本质上是思想认识“总开关”松动、宗旨意识“根须”弱化的结果,具体到我们县里,我梳理出三个“直观痛点”。其一,“留痕”重于“留绩”,把“痕迹”当“政绩”。上周三到XX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我随机走访了3个行政村。在东头村村委会,看到墙上挂满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各类台账,红皮文件夹足有半人高,翻开却发现:产业项目进度表停留在3个月前的“筹备阶段”,民生实事清单里的“修灌溉渠”只写了“已申报”,却没有施工照片或村民签字确认;村支书无奈地说:“上级考核要‘痕迹管理’,每个月要报3份台账,还要留影像资料,我们白天跑田间、晚上补台账,有时候为了拍一张‘干部入户’的照片,得追着老乡磨半小时。”这种“为留痕而留痕”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工作扎实”,实则是把精力耗费在“纸上作业”上,让群众感觉“干部在做表面文章”。
其二,“表态”多于“行动”,把“会议”当“落实”。今年4月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后,我跟踪了解部分乡镇的落实情况。某山区乡镇当天就召开了“传达贯彻会”,分管副镇长照本宣科读了30分钟文件,最后只提了一句“各村要重视”;直到6月进入主汛期,该镇仍有2处地质灾害点的警示牌未更新,1座漫水桥的防护栏锈蚀严重。后来才知道,会议记录是办公室工作人员代笔的,所谓“研究部署”只是“念稿子、拍照片”。这种“会上热乎、会后冷乎”的现象,暴露出部分干部把“传达”当“落实”、把“部署”当“完成”的惰性思维,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信任感。其三,“甩锅”多于“担责”,把“属地”当“筐”。县政协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时,收集到不少企业诉求。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提交12项材料,其中“周边环境评估报告”要求由属地村委会出具,但村委会表示“没有评估资质”;找乡镇政府,乡镇推给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又说“这是环保部门的事”。企业负责人苦笑着说:“跑了一个月,盖了5个章,最后还是回到原点。”这种“谁都该管、谁都不管”的推诿扯皮,本质上是官僚主义作祟——不愿担当、不敢负责,把本该自己解决的问题层层下压,把“属地管理”异化为“责任甩锅”。
---此处隐藏2397字,下载后查看---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作为政协组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调研献策、民主监督、凝聚共识,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结合工作实际,我提三点建议。一是以“思想破冰”为先,让“为民情怀”入脑入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病根”在思想,必须从思想上“动刀子”。建议县委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力戒“两风”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修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定期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沉浸式”学习。比如,可以组织乡镇干部到XX村(我县脱贫攻坚先进村)参观,听听老支书“带着村民种果树、修公路”的奋斗故事;也可以组织机关干部到信访大厅轮岗,直接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身入”基层、“心到”群众,让干部真正明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二是以“问题导向”为要,让“精准监督”走深走实。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协商式监督”,具有“柔性”但不失“刚性”的特点。建议建立“作风建设观察点”制度,在全县选取10个村(社区)、5家企业、3个重点民生部门作为观察点,由政协委员担任“观察员”,定期收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评价。比如,在XX镇XX村设立观察点,重点监督“惠民政策落实是否打折扣”;在XX工业园区设立观察点,重点监督“涉企服务是否搞变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观察点,重点监督“窗口服务是否推拖绕”。通过“观察点”收集的问题,及时形成《社情民意专报》,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推动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是以“制度创新”为本,让“长效治理”见行见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建议县委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改进文风会风的实施细则》,明确“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能合并召开的会议一律合并”;建立“基层减负监测点”,每季度统计各乡镇、各部门的台账数量、报表频次、督查次数,对“反弹回潮”的单位通报批评。同时,探索“正向激励”机制,在干部考核中增加“群众满意度”权重(建议不低于30%),对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工作失误的,严肃追责问责。
同志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政协工作者,我们将始终与县委同频共振、与群众紧密相连,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协商凝聚共识,用监督推动落实,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XX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最后,我想用一位老党员的话与大家共勉:“干部多走一步,群众就少跑一里;干部多干实事,群众就多份信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治好,让XX的干部更有担当、群众更有获得感!
谢谢大家!